成人直播

学院新闻

成人直播 •财新传媒联手打造2015西南论坛

2015-04-26

在当前新常态下、改革与发展中砥砺前行的中国经济,既享有颇丰机遇,又面临来自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等宏观层面及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产能过剩等微观层面的诸多挑战——2015年,聚焦国内,中国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稳增长?如何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推动自身进一步发展?肩负重任的金融业又应如何致力于创新与风险防控?放眼国际,中国将如何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如何在与周边地区及国家合作共赢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众多学界、政界、金融界、产业界等各界领军人物及专家学者共聚2015西南论坛,围绕热点话题,解惑答疑,建言献策。论坛于2015年4月25日在成都落下帷幕,由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及财新传媒联合主办。

(2015西南论坛)

论说经济,共话发展

被誉为“中国国债之父”的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先生发表题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策略》演讲,分享了他对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经济的国际竞争战略以及“一带一路”与西南地区的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见解。他言简意赅地论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深刻指出:技术、知识和制度皆属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全要素,体制的完善、制度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进步与思想的革新。谈及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他强调,中国必将走向以发达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而此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发达的债券资本市场。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

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院长蔡洪滨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创新的文化基础》。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冷两热”。在宏观经济与制造业遇冷的环境下,股市与创新创业的升温引人注目,后者尤甚。中国经济发展至今天,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存在很大空间。按照平均7%的增长预期,我国在10年后将达到人均15000美元,正式进入市场效率持续提升、创新驱动重要性更为显著的创新驱动阶段。为在未来十年中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阶段奠基,国家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全民教育素质;同时,应大力促进制度、商业组织、技术及产品等全方位的创新,提高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效率,并不断建设、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蔡洪滨教授基于国家创新能力和权力距离指数成反比这一研究强调,创新在于交流,交流在于平等,破除等级观念是中国创新文化的基础。立足当下,我们应对传统文化取精去粕、吐故纳新。通过打破等级观念、培养独立人格、鼓励挑战权威、促进思想交流,有助于重塑中国创新文化,让创新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院长蔡洪滨教授关注《创新的文化基础》)

财新网执行总编辑、财新传媒编委张继伟先生主持论坛。他说:于地方经济而言,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基础都在于促改革。于西南地区而言,经济下行的调整和结构调整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它不是单纯的挑战。西南地正好同时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这两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有丰富的资源和后发优势。他认为通过优化政府服务,完善投资和商业环境,不仅可以提升西南地区自身的发展空间,还可以为中国整体经济的顺利转型提供比较大的回旋余地。

(财新网执行总编辑、财新传媒编委张继伟)

高峰对话一:提速金融改革中的西南机遇

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之重的金融改革初见成效之时,西南地区应如何自我定位、把握机遇,并切实有效地以金融助推产业升级?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全球主管程漫江,财新网执行总编辑、财新传媒编委张继伟等,与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院长助理、MBA项目执行主任赵龙凯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合地区特色,杨再平指出,做金融应学习水利工程中的智慧——都江堰水利工程蓄水、分水、灌溉,而在金融中,“水”就是资金,我们要把资金引进来,还要分出去,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灌溉经济。未来应围绕中国西南大枢纽经济打造若干“金融都江堰”,以灌溉西南大枢纽经济。

着眼西南在实现转型升级方面的五大着力点,胡汝银概述到:一是文化和观念的变革,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和自然优势建设美丽城乡;三是坚决全方位的创新;四是加快创新型社会建设和内外部资源整合、创新教育、科研、政府和企业的创新对接机制,加快全社会创新步伐,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五是不断完善组织机制、操作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加快创新、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和政府组织的紧密联动,建立全社会协同努力、高效运作、精细专业、持续共赢的转型升级平台。

程漫江对西南的进一步发展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她认为,西南在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自身经济后发增长助力这一方面还存在极大的空间;西南五省应加强规划、携手探索,力争在全国金融改革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高峰对话聚焦提速金融改革中的西南机遇)

高峰对话二:新常态下的区域竞争力

成都应如何实现打造“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的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侯永志,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世庆等则将关注目光投向新常态下的区域竞争力。

侯永志提出,中国过去的区域竞争主要是为了增长而竞争,未来应为提高生产率而竞争。而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有赖于生产要素的更有效配置,也有赖于科技能力、商业模式等的不断创新。谈及成都地区的区域优势,陈耀总结到:一是基于投资环境的要素吸引力;二是基于科技创新的创新能力;三是新常态下区域竞争力取决于地区争取或者对接国家战略的能力。刘世庆女士指出,成都正面临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自贸区三大机遇。牛犁强调,如此机遇当前,成都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实事求是推动理性发展,而非追求全国的同步。

(高峰对话解析新常态下的区域竞争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