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至7月,2014级MBA新生参加了由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MBA项目组织的支教活动。11名同学组成了支教志愿者,赶赴甘肃省陇西县的龙川九年制学校和碧岩中学两所学校,开始了为期10天的支教生涯。 6月30日,支教队伍一行从北京出发。路上志愿者们不忘备课、讨论,就这样一路向南于7月1日下午到达甘肃省陇西县,之后兵分两路:龙川小组和碧岩小组,分别赶往各自支教学校。
经过一路的颠簸,龙川组的志愿者们终于在傍晚赶到了目的地——龙川九年制学校,龙川组共5名成员:队长(总导)——景浩源,后勤部长——翟磊,生活部长——吴苑,指导部长——方浩媛以及教育部长——苏玉晶。

龙川学校
由于此次支教时间临近期末考试,按传统的知识型授课不太现实,在队长的带领下龙川组当晚开会重新安排授课重点,分别以英语,励志,应试技巧,拓展等为突破点,讨论并分配每个人的课程细节,重新整合备课后于第二天下午开始授课。

队长景浩源应试技巧课
景浩源同学根据当地学生情况,重新整理思路进行备课,针对8年级(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考试内容做考试技巧分享:如何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做出答案;甚至在“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的这类考题中尽可能多的拿到分值,在此之前孩子们表示从未听过这些内容,收获很大。
最美山村女教师——吴苑,从自身经历,儒道两家以及各种简单通俗但却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讲起,为孩子们构造:梦想!有梦想就要意志坚定地去追寻,困难是一定会存在的但要怀抱希望,只有如此梦想才会开花。相较于城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无论考学还是其他人生途径都要困难些,梦想励志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是必须的课程。这一课最美女教师形象深深印在学生们的心里。

最美山村女教师吴苑梦想励志课
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思辨?为什么要讲类似哲学课?翟老师通过和学校沟通得知,很多从山里考到县城高中的孩子禁不住外界的诱惑,变得贪玩不好好学习而最终没有考入大学。或许我们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或许我们能改变些许结果,但是我们依旧尽力去做,去告诉孩子们如何理性看待这些诱惑。
山里最薄弱的主课课程就是英语,愿意留在这里的英语老师几乎没有。由于时间的限制,这次主要针对课程单词,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单词串一下,教孩子们如何去读英语、唱英文歌,通过不同于他们老师的发音来提高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同学们对读英语兴趣很浓厚。

初见时的羞涩
指导部长——方浩媛主张将三个年级的孩子们集合起来做拓展训练,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前给孩子们植入“团队”的概念。其实拓展训练在这里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沟通能力,不仅仅是孩子们之间的还有孩子们和支教志愿者们之间的沟通。
与此同时碧岩中学的同伴们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授课,可惜一直没能有机会去旁听。支教的最后一天龙川组和碧岩组的志愿者们被邀请到王庄小学给孩子们讲课。大家通过音乐,美术,英语,艺术等各个方面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积极表现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能感受到小伙伴们讲课的热情和高度责任心。

翟老师深情脉脉给孩子带北大校徽
和孩子们在一起,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虽然他们不善言辞表达,却用行动表达对支教同学们的喜欢,令同学们非常感动。
时间永远都是短暂的,在此提起什么是支教?同学们的心中也都有了答案:那就是爱和付出,因为都是生命本能的享受。

龙川团队:吴苑(左一)、方浩媛(左二)、苏玉晶(左三)
翟磊(右二)、景浩源(右一)
与龙川小组几乎同时,碧岩小组的同学们也展开了自己的支教之旅。为了保障这次支教活动顺利实施,MBA办公室的老师在支教前特意安排了13级参加过支教的师兄师姐现身说法介绍经验。鉴于本次支教的学校共有2所,根据当地情况,11名志愿者共被分成2个小队。其中,高扬,王楷,王帅,武雪,张光明,周颖共同组成了甘肃省陇西县碧岩初级中学6人小分队。同时,详细制定了人员分工,王帅作为带队组长负责统筹全盘,王楷负责教学工作开展,张光明负责当地经济状况调研,高扬负责后勤保障,武雪和周颖负责财务。
经过前期和碧岩中学沟通,支教志愿者主要对文具、图书、课件、体育用品和竖笛等五块进行了募集采购。每位志愿者都以北大T恤作为统一着装。同时采购了印有北大LOGO的本子和笔(35份,武雪)用于对本次期末考试每班前3名进行奖励。另外,武雪、张光明、王帅、高扬四人广泛向周边亲朋好友募集书籍用以丰富学校图书馆及奖励每年级前二十名。课件方面,周颖准备了数百张其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用于课程教学。体育方面,高扬采购了10副乒乓球拍,张光明采购了篮球,作为对学校体育器材的补充。音乐方面,王楷购为学生买了800支竖笛,用于音乐课程的开展。

正因为支教,给了志愿者们一个感受这个北方小村镇魅力的机会。在这里,群山掩映,繁星浩瀚的美丽地方,志愿者们开始了支教活动。首先志愿者们为了开展教学工作,对当地的教育质量和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相应对策。
教学开展:
1、找差距。
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们到底有什么不同?相比城市父母“苦了什么都不能苦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不计成本的投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少了父母陪伴的孩子们是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他们没有看到城市的光鲜,只有祖祖辈辈们在这里耕耘的大山为伴。所以,家庭物资相对匮乏、父母观念保守短视,周围环境闭塞落后造成了农村孩子并没有城市孩子们的自信,对于这些支教的老师他们起初眼神里流露出更多的是畏惧和胆怯。但是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开始晨读,晚自习下课后还留在教室读书的他们让志愿者们明白这些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所以如何与孩子们交流,与他们建立信任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虽然志愿者们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挨个班去和孩子们开见面会,通过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积极地与学生们开展互动。当天晚上就有很多孩子们在晚自习结束后来找我们。支教的第一步顺利迈出。
2、看问题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志愿者们先进行了调研工作,分组旁听了当地老师的教学。老师们的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师资力量也相对可以。问题主要有四方面:1.课程方面。学生们普遍英语成绩不高,而音乐和体育等其他素质类课程也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2.心里因素。很多学生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由于父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但打工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这促使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没有打工挣钱重要,造成了很多孩子们初中结束就想要进城打工,看不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3.家庭方面。家长不在孩子身边造成孩子们缺少家庭的关注,家长不能很好配合老师,更不存在家长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孩子们是否努力学习纯凭自觉,而学好学坏纯凭造化。4.学习方法。孩子们基本处于粗放的学习模式,谈不上学习方法,对于语言记忆类等课程,死记硬背是主流。
3、想对策
正因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同时鉴于学生们正处于期末考试的最后时期,志愿者们前期所设想的系统开展授课已经不现实,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复习时间的占用同时最大化学习效用是当务之急。经过小组共同讨论,针对上述问题他们最终决定授课内容以励志和学习方法为主,以体育和音乐等素质教育为辅。课程设计上采用白天上课和晚上讲座相结合的形式。白天利用学生们课程表上体育、音乐、美术等副课时间开展教学活动,不占用学生主课期末复习。晚上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将励志、学习方法、音乐等几大板块作为主题分年级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开展。
由于初三的学生已参加完中考,他们主要对初一、初二共十一个班400多名学生进行了授课。鉴于每位组员所擅长以及之前所准备的课程多有不同,没有盲目的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了分组负责制。即6个人分成3个小组,每两人一组。每组自定教学课题,负责3-4个班级,将覆盖面落实到每个班级。下文将按小组分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武雪、张光明组

武雪和张光明主要以英语课的开展和数学、英语等科目学习方法为主。在多功能教室开始第一节英语主题课后,这两位组员就成了拖堂之王。当然,不是他们想拖堂,而是老师和学生们舍不得放他们走。以至于拖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说,我这节课也给你们了,继续吧。武雪准备的近百页的英语ppt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用心,她多年留学的英语功底和数学专业让她对回答学生问题游刃有余。 而牛奶哥哥(他们是这样叫光明的,哦,是因为光明牛奶)更是知心大哥,总是在和学生们讨论问题。
2、周颖、王楷组
周颖是碧岩小组名副其实的明星姐姐,同学们都热情的叫她颖子姐姐。颖子姐姐不是白叫的,因为这意味着有机会得到颖子姐姐专属世界巡回游照片一张。
颖子姐姐发的照片一多,几乎认识不认识的看到她都会热情的喊她一声颖子姐姐。当然,照片也没那么好得,那是她精心设计的用于跟学生们互动环节的一部分,一张小小的照片,是学生们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奖励。要知道,对于起来回答问题紧张到要落泪的孩子们,这是莫大的奖励。

而王楷则除了为明星姐姐当跑腿(负责分发照片)外,还是组里最不“专注”的老师。他包揽了孩子们的励志课、音乐课、体育课、英语课、教学方法课等等。有一次两个班的老师让他们的同学一起听王楷上课,“看到孩子们眼中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明白了在七尺讲台身为人师有多不易”,回忆起此事王楷总是十分感慨。“还有一天我上了5节课,中间几乎没喝水,当时跟自己说不累不累,回到屋里倒头就睡了。现在看来,我这才一天,那些天天上那么多节课的老师们得有多累,老师这个职业不单是脑力劳动,还是个体力活”,经过了十天的支教,王楷也对教师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
3、高扬、王帅组
高扬的音乐课选材巧妙,“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北京欢迎你”,优美的嗓音将好听、易学的音乐教给了孩子们,让久违的音乐重新回荡在教室里面。而王帅和他的搭档真正擅长的还是在体育课上和孩子们挥洒汗水,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学习的紧张之余,明白何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体育课最后受欢迎到没有上过体育课的班级甚至主动派代表来,希望跟老师交涉可以给孩子们补一节体育课。因为时间有限,于是志愿者们几个人带着3个班级在有限的场地里开始了这“别开生面”的体育课。
家访:
除了正常的上课,同学们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家访。翻山越岭1个多小时才到了老乡家里,真心感觉学生上学不易。由于学生父母都在家,也让志愿者们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家访中,志愿者们感受到,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只要孩子肯学愿学,很多家长砸锅卖铁也是愿意供孩子上学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们缺少关爱,而在他们贪玩的年级更是缺少监督和指引。另一方面,学生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哪怕只是一般,有部分家长觉得努力供他们读书的意义也不大,因为孩子自身也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学校,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而这打工挣钱的短期利益诱惑着孩子们,让他们的心变得不再那么专注,这些都是志愿者们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诚然,上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本次支教最初教书的目的,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也许在社会问题上无法改变现实,但志愿者们仍希望这次家访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对孩子们提供帮助,因为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不分家的,我学习带来的长期利益更加重要,所以志愿者们拿出了很大精力用在对讲座内容的准备,希冀带来一些改变。
讲座:
正如上文所述,由于组员们并没有统一的课程,加上课程时间有限,所以志愿者们深知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孩子们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他们对学习的渴望。而当战略上在孩子们懂得要学了以后,就是战术上如何学和怎么学的问题。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励志和学习方法等核心内容有必要作为统一的讲座进行系统讲授。除此之外,王楷还为每一位同学购买了竖笛,希望能够带给他们音乐的快乐。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志愿者们给孩子们开展了三堂讲座,分别是初一年级:励志讲座by张光明。初二年级:励志+学习方法讲座by周颖、张光明、王楷。竖笛讲座by王楷。
三场讲座场场爆满,而在励志讲座时,光明特别准备的几个小视频更是数次让同学们落泪,当讲座最后结束的时候,掌声如雷。
短短10天的支教很快就到了尾声,伴随着学生们期末考试正式开始,我们也开始了准备行囊。让我们意外的是,出于对孩子们期末考试的顾虑,我们没有跟任何一个孩子说过我们将要离开,怕影响他们让他们分心,但是这些孩子们似乎已经知道分别即将到来。

于是,当志愿者们办公室里摆满了孩子们送来的亲手制作的一个个爱心,当念着孩子们写的一封封信,不少人都落泪了,这份爱传到了他们心里。

有人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同样提供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交谈,他们本能的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而这里的孩子给了根本的解释,他们纯洁灵动的眼眸时刻闪动着那种求知的欲望,和对新鲜事物的本能的好奇,这里家长们无不保留着乡村历史延留的淳朴,这一切促就志愿者们工作的异常顺利。
最后希望学校能调整支教时间并适当延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支教的效果。志愿者们的爱和付出会有人继续下去,即便是一滴水也要折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