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已经是举国上下的共识。但是,任何国家的法治都只能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基础之上完成,尤其是在一个法治传统匮乏的国家,不断地梳理和反思传统,提升国人对于法治的文化基础的认知,乃是法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10月11日晚,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贺卫方教授,为EMBA校友们带来一场关于《中国法律传统的再检讨》的通识课。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金融系教授刘力老师主持了当晚的通识课。
贺卫方教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及学术短文总计80余篇,并著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法律教育之路》、《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等著作。作为当今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贺卫方教授言辞文章犀利,愿意在大众传媒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肩负起中国社会转型下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追求。
讲座中,贺卫方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从古希腊雅典时代讲到民主时代的美国,从西方的中世纪到中国封建社会,再到改革开放,深入地对比了中西方的立法程序、立法机构,司法制度以及司法的独立性等问题:“虽然我们告别了封建社会,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历史的传统中间,我们越想告别,越不由自主地受到它的控制。我们把它埋葬到坟墓里,它经常在棺材里统治我们。这就是我们的古典传统,我们的法律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走向,一个路线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这是改革开放标志性的旗号,先建设民主、民主法制,然后再加上市场经济。”贺卫方教授博古通今、引经据典,从多个角度深度阐释了中国历史传统法律的利与弊,并对现今社会的深远影响,还列举了多个时下热门案例:“中国历史悠久,也许我们在政治法律这个方面,每当想到历史的时候都感觉到负面东西大于正面东西,债务多于我们的财产,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一代一代去反思这种传统。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好的东西和糟的东西是关联在一块的,很难说只取好的不取坏的。”

精彩之处,阵阵掌声
贺卫方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引得席间阵阵掌声不断,三个小时的通识课,同学们意犹未尽。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争先恐后与大师对话,畅所欲言,引发了更多的思索。很多同学是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专程来听贺老师讲座的,他们认为“贺老师气宇轩昂、他的演讲妙趣横生,有深厚的思想、尖锐的批评和深刻的表达”。他们也给予此次通识课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场通识课是成人直播
EMBA提供给他们的又一场精神盛宴,也是成人直播
独特性最好的体现之一。
此次通识课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贺卫方教授的箴言妙语却仍然值得大家不断去思索回味:“我们要传承人类的文化,我们需要这样的学者,在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型大学里做冷板凳学问。大学就是要有这样一种做寂寞学问的人——这是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就像企业家们肩负的企业责任和社会使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