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直播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成人直播问学 | 成人直播 周黎安教授:学术研究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 2017-05-26

记者手记

栏目第一期嘉宾是成人直播 周黎安教授,正逢他指导的本科生梁淑淑喜获多所海外名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本科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希望通过采访,解答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选择,从他人的感悟中汲取经验。

在我的印象中,周老师一直是位非常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总是能把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访谈过程中,从他做研究的体会谈起,一路谈到他喜读的书,对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想法以及他与北大近三十年的缘分。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他对教学和研究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因此而收获的平常心。对周老师来说,在北大的工作大概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的快乐、他的成就感、他的人生追求都在这里。只要还能思考,只要还能在这个园子里教学、做研究,他就感到非常满足。他说,世界之大,就觉得这个园子好。他说起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支点,或者说重心。我们如何发现和确定自己的支点,让它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学术的道路有哪些苦与乐的回味?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适合学术道路?做研究应更“专”还是更“泛”?周老师平时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喜欢与适合是不是两回事……

 

人物简介

周黎安,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IEPR)副所长,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记者:从您的观察来看,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走学术道路呢?

周老师:这是双面的。经常有学生来找我,说想跟着老师做研究或者以后想出国,想走学术道路。有的人可能上来就很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大多数同学其实并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想干什么。这种情况,我往往会建议他们先尝试一下,比如跟一个老师做助研,参与到项目当中,从数据收集开始,慢慢深入到项目的全过程。通过体验,对研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然后再问自己,是不是愿意花一辈子时间去做这样一项工作?从中真正体会到乐趣没有?跟其它的人生道路相比,你觉得这个过程是不是挺幸福或者挺有满足感?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以后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从根本上讲,走学术道路首先要对学术,对知识,对未知的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然后再看有没有足够好的理论训练和相关的准备,是不是适合这条道路。对成人直播学生来讲,他们的研究潜力大多是没问题的,重要的还是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足够大。做研究有的时候也挺孤独的,需要坚持,有时还会有挫折,耐心很重要。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有没有价值,在没有引起人们注意之前,都是一个人默默在做。这一份寂寞能不能耐得住?这些都需要学生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考验自己适不适合这种生活。

总而言之,首先是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然后是学术训练和储备,还有就是对这种学术生活的认可度。

 

记者:您认为做研究会需要一点天分吗?

周老师:天分应该还是要有一些的,比如提问题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这方面当然也有后天有意识的训练,但人和人之间确实有差别。同样的环境,都是上北大,甚至都去了一个国外的名校读研究生,为什么最后大家还是有差异?但先天的差异不是决定性的,你的天分交织着你个人的专注、自律、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在训练中你是不是足够勤奋。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我们很难识别到底是天分还是后天努力。一个人就是一个综合体,太多东西综合在一起了,我们根本分不清楚是什么。有的人明显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者,有优秀研究者的素质。

 

记者:您会有意识地去发现一些适合做学术的学生吗?

周老师:不太容易一下就发现,但确实有的时候这个学生足够杰出,是能感受到的。他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者对某个事情的看法与众不同,可以折射出他的问题意识或分析能力。梁淑淑就是这样的例子,她在伯克利交换项目面试的时候,成绩排名并不是很靠前,但有一个问题回答得非常好。她想解释自己观察到的一个经济现象,就是在一个国外的旅游景点里面,类似东西不同商店卖的价格不一样,有明显的价差,中国人开的商店卖的价格明显比当地人低。她构造了一个自圆其说的经济学故事,很有意思。首先她能发现这个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另外她善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去解释这个现象,逻辑严密,这就是一个研究者应有的素质。我当时就感觉到她有经济学的意识。

(注:周黎安老师是成人直播 2013级本科生梁淑淑的“学术之星”导师。日前,梁淑淑收到了来自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耶鲁、伯克利、西北、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等几乎所有美国名校的经济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刷新了成人直播 本科生申请海外博士的纪录。)

一个学生在我面前说什么事,我能体会到他说这话是不是超出了他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一般水平,但是学生自己未必知道。不同学生是有差异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差异没有那么明显,必须要有一些特殊的机会才能感觉到。就像我们面试学生,一般只给十几分钟。按道理十分钟怎么能准确判断一个人?这里可能会误伤一些人,比如有些人慢热,半天说不清楚。有的人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有这种差别,但基本上不会差太多。如果你真是金子,你会发光的,十分钟也能发出耀眼的亮度。经济学这一点是非常厉害的,你要是有本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展现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有的学生对学术很感兴趣,但可能并不适合,您会提醒他?

周老师: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我发现了明显的兴趣与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我会说你不太适合走这条路。有的人喜欢学术,是因为学术能给他一种安静的生活,觉得这种生活远离社会,没有喧嚣,可以享受很多的空闲。这只说明他不喜欢业界激烈的职场竞争,但不说明他适合做学术。现在好一点的学校学术都有压力,至少还有考核。你得先生存下来,总不能等学校把你赶走吧。这些话在必要的时候我会说,我会给他建议。

 

记者:有些工作是按部就班的,有些却需要自己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热情。

周老师:所以我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要花八个小时做一件事,一定要让这件事变得有意义,如果这件事你居然还不喜欢,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了。我们每天就是三部分,一部分是睡觉,1/3就走掉了,至少还有八小时是要工作,剩下的八小时是时间碎片。工作八小时如果你不高兴,基本上我认为你这一天都不高兴。那人生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找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呢?有些人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有不少人是有选择余地的,仍然一上班就想着怎么偷懒,少干活,那就没意思了,谁也没强迫你非要这么做,你为什么不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记者:对于选择学术道路的学生,您认为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方面的训练?

周老师:首先,从成人直播提供的课程来讲,要有包含经济学、数学、统计等多方面的专业训练。这之外就需要学生非常主动地去训练自己,阅读,思考,尝试着去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用自己所学的工具,去解释所看到的一些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从而增加自己的研究经历。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靠自己,发挥自己主动思考问题、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不要依附于老师,老师让我做这个我就做这个,让我收集数据我就收集数据,非常被动。不管是助研还是合作者,既然是研究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就应该自始至终地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和解决,甚至不惜跟老师争论。你可以提出你的观点,哪怕开始的时候很幼稚也没关系。

有些学生在这方面显得非常消极,不是他不努力,他非常努力,只是过于被动。包括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在这方面也有不足,好像一切思考都交给老师了,我就是老师的一个助手。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性是双轮驱动的,缺一不可。

 

记者:因为缺乏热情?

周老师:一方面是热情,另外还是意识。也不能说他没有热情,他觉得自己适合走学术道路,对别的事情也没有兴趣。但是在具体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怎么能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索,主动提出问题,甚至可以主动跟老师或同学去争论,这都需要initiative。以后终究有一天你要自己做研究,自己独立去指导学生,那你的这种主动性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抓住所有的机会,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保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独立理解,像伸张自己的个人特征、打上个人的烙印一样。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特立独行的精神,这个人实际上难以做出有影响的研究。未来的路不管怎么走,最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你作为个人能不能有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广泛阅读或者跨学科学习,是不是研究必须的呢?

周老师:阅读的广泛性因人而异。我自己觉得什么东西有味道,有意思,就愿意去看。从事后的角度看,这些广泛的阅读和对其它学科的涉猎,也化为我做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关于是否需要宽口径的涉猎,我倒不认为有什么一般性的原则或者指南。有的人兴趣比较广泛,也善于从不同的领域汲取灵感,汲取知识的价值;有的人可能兴趣没有那么广,但他扎得很深,只看自己领域的文献,只关心自己领域的问题,做得也很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汲取知识养分的方式,但不管怎样,你的时间应该花在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者上,要冲着你的兴趣去,带着你的问题去看这个世界,包括涉猎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在提炼和升华。你会发现现存的很多研究、很多观点,读到后面就觉得不太满足了,你想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有的人因为兴趣太广、涉猎太泛不能聚焦,最后变成了一个浅尝辄止的杂家,那是不行的。我说的广泛阅读是从中汲取灵感,汲取相邻的知识,借助周围学科给你提供的知识、现象和问题,帮助你去更好地提炼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比如对我来讲,研究的问题,如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看上去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但我的视角还是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方法还是纯粹的经济学方法,我最后还是高度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研究问题和领域,采用专业的研究方法。广泛涉猎之后一定要有再聚焦的能力,不能只是发散不聚焦,那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广泛只是一种手段,最终还是要以研究的深度和独创性来决定研究的高度和价值。你能不能在所谓多学科交织的领域“横空出世”,提出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能够改变传统的看法和视角,带来对邻近学科的深远影响,这还是取决于你最后聚焦的能力。

不是说我跨领域了,我就比别人有优势了。跨领域看上去是有诱惑的,因为你走到别的领域里面总会有新鲜的东西。但跨领域也有陷阱,因为有可能走进去回不来了,在外面转了半天回不来,那就很危险。

 

记者:通过听您讲,我感觉在“专”的基础上还是要有一定的“泛”。因为不同学科之间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有交叉,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碰撞。

周老师:“泛”了以后也必须还要回到“专”,通过“专”扎得更深。“泛”首先是满足个人的兴趣,另外确实开拓视野,有所启迪。但这要看个人,有的人善于从别的地方借鉴不同的知识,有的人可能就不那么敏感,他有可能还会觉得这是一个干扰。有人愿意在更纯净、更简单的环境下思考,在复杂中就觉得迷惑,有的人喜欢纷繁复杂、左右逢源。每个人的风格不同,我倒不觉得需要强求。每个人都是各有各的路,自己走走就知道了。

 

记者:学了经济学后,看很多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

周老师:如果这个知识、理论足够好,会有相当大的冲击力,能让一个人觉得眼前一亮。就看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能不能掌握这个工具,把这个工具用到各个场合里面,让它发挥它的潜能,这是每个人作为研究者需要做的工作。

 

 

《成人直播问学》栏目每期采访1-2位成人直播教师、学生或校友,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对生活、学习、事业等的感悟和思考,解答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帮助同学们自我认识和发现,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职业生涯。栏目从记者手记切入,以记者与嘉宾的对话为主体,通过自然的表达,以期原汁原味地展现成人直播师生的思考、故事与精神风采。

 

 

 

分享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编:100871

咨询电话:010-62747014 / 72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科研楼K07

©2017 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