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逐渐渗入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吗?面对曹凤岐老师出的辩题,EMBA89班和90班的同学分别代表正反两方,各抒己见,引经据典,驳斥对方立论。辩手们思维缜密、才思敏捷,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EMBA8990班“以辩汇友,绽放成人直播”辩论赛现场
本届“以辩汇友,绽放成人直播”辩论赛于2014年12月13日晚在成人直播
上海校区举办,辩论赛特别邀请了成人直播
曹凤岐教授、贾春新教授以及董小英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及评委。主持人90班学术导师张峥教授介绍了到场老师和各位辩手,然后说明了辩论赛的规则和流程。

曹凤岐教授(中),董小英教授(左),贾春新教授(右)担任此次辩论赛评委
首先,正方一辩援引谢平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诠释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位,继而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两大特点以及三变三不变。两大特点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精神的渗入(去中心化/开创共享/普惠/民主),三变指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的方式发生变化,三不变指金融的核心功能、金融契约内涵、风险和外部性等概念的内涵不变。他们认为,颠覆的含义是使其边缘化而并非取代。反方一辩则强调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创新,使金融有了新的服务模式。他们认为颠覆指对本质的否定,边缘化不叫颠覆,互联网技术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只提供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中国受到很多关注,和中国特有的国情有关。

双方辩手精彩对决
接下来,双方二辩针对对方观点进行驳斥,反方重申了金融的本质和互联网的技术属性,而正方则以具体的海通证券的案例佐证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并强调互联网金融颠覆的不是金融的核心功能,而是传统金融的模式。在观众质疑环节中,双方的后援团相继发问,正反两方继续就颠覆的含义和颠覆的对象进行辩论,并结合其他领域的颠覆实例,如EMAIL对传统通信的颠覆、旗袍对传统服饰的颠覆、袖珍计算机对传统计算机的颠覆。

现场后援团积极发问
在三辩的小节环节中,反方具体阐述了为何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影响力大,而在美国则不然,长期高度管制的环境、相对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金融服务业缺乏创新是主要原因,所以互联网金融才会在中国出现爆炸性增长,表面上造成很大冲击,但这并不是颠覆。正反继续就颠覆的对象进行诠释和补充。之后的自由辩论环节亦精彩纷呈,双方抓住对方要害进行驳斥。最后,正反方四辩分别总结陈词。
辩论赛在紧张而激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曹凤岐老师进行了点评并宣布辩论赛结果,正方荣获最佳辩论队,反方四辩则凭借犀利机智的应对荣获最佳风采辩手。曹凤岐老师表示,某种意义上,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它颠覆了传统金融的分界经营、分界管理、自然垄断、高成本和复杂的程序,创造了新的交易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取而代之,传统金融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两者是合作的关系,互联网理财产品需要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其实,这种曹凤岐教授的课堂辩论会并不是第一次,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今年已经是第10次。辩论的题目都是根据当时金融形势确定的,有通胀通缩问题、利息问题和汇率问题等。曹老师希望以辩论赛的形式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加深学员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使每位参与者和观众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教授与辩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