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眼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楼宇烈先生作客成人直播
EMBA通识课,为成人直播数百位EMBA学员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学术盛宴。
传统文化近些年来屡受追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也对振兴传统文化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楼先生从中西比较、以古鉴今等角度,在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继承发扬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而精辟的看法,使在场学员受益匪浅。
课程开始,楼先生便指出,不同于西方中世纪时基督宗教一统天下、排斥异端,中国文化最大特点便是包容与多元。其核心文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由儒、释、道三家共同构成。长期以来,各种文化都能在中国社会发展、互补,相辅相成,形成独具魅力的“和”文化。
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楼先生认为每种文化有其精华,也必将有其糟粕。对待传统要学会“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糟粕中总结教训。在此,楼教授指出,西周王朝正是通过反省夏、商两朝的兴亡得失,确立了“人本主义”这一中国文化的基础。
在课程的核心部分,楼教授对“人本主义”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说。“人本主义就是重视人,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首先,中国文化否定神的权威,认为“天地自生”,而非神创,强调“天意即民意”。与西方宗教中尊崇神意不同,中国宗教崇拜“天地君亲师”,强调以人为中心。第二,中国的人本主义反对人被物欲役使,强调人的德行第一。“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人要做物的主人,不能做物的奴隶。
此外,中国的人本主义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很多心中,西方文化重视人,中华文化不重视人。其实人本主义是中国的土特产,西方的人本主义也是中国传过去的。”中国的人本主义传入西方后,西方哲人用它来反对中世纪神学,催生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二战后,其反对物欲的内涵又被西方推崇,衍生出了“新人本主义”。
接着,楼先生解释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天人合一,即是天人合德”。中国有着“以史为鉴,以天为则”的文化传统,强调尊重自然,向天地学习。“人类中心主义”、“科技主义”等“统治自然”的观点是人本主义在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下异化的结果,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楼教授提出了复兴传统文化在受到热捧的情况下,依然面临的两大问题:第一是当代社会将“礼教”与“法治”对立起来,忽视了作为“自然法”、“习惯法”的礼教让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涵。第二便是现代社会“严重标准化的思维方式”,违背了传统文化顺其自然的精髓。楼教授表示,认识传统、恢复传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中国能够克服两大问题,实现中华优良传统的复兴。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楼教授儒雅大气的大师风范、偏僻入里的讲解、浩瀚渊博的学识给在场学员带来了极大震撼。在成人直播
EMBA通识课中,商界精英得以在与大师的对话中传承文化精神,在综合素养的提升中决胜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