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家如何看待美国大选?中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在拜登任美国总统后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值得企业家们思考并准备好自己的应对。
2021年3月11日,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EMBA 项目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讲“成人直播E席谈”第18讲,向500多名学生和校友做了题为《2020年美国大选与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演讲。
为什么企业家要关注美国大选
王栋教授分析,随着2020年特朗普落败和拜登执政,前任政府的极端倾向有很大可能被扭转。新登台的拜登政府很有可能对内追求温和政策,对华政策上强调全面竞争的同时主张不冲突,不搞新冷战。面对再全球化趋势,我们需要因应来自美国的挑战,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展望未来,王栋教授指出:“2024年特朗普卷土重来并非不可能”。2020年大选中,特朗普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不容小觑。即使选举结果尘埃落定,特朗普仍然能够屡屡煽动起支持者发起抗议,说明“保守主义”颇有力量,加之经历弹劾闹剧之后,共和党几乎被特朗普控制,出现所谓的“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而这都能为他再次参选创造条件,并可能影响未来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对华政策未来的变化趋势与可能性值得企业家,尤其是与美国做生意打交道的企业家重视。

图:王栋教授主题演讲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
回顾从奥巴马政府至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的中美关系,王栋教授指出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从全球化的旗手蜕变为了破坏者,中美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四个阶段的转变。企业家需要了解中美关系的过去,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把握趋势。
第一阶段为2008年至2014年,奥巴马政府开始宣扬“中国强硬论”,认为中国成功渡过金融危机,而对外变得“傲慢”、“强硬”。
第二阶段为2014年至2016年,这一阶段美国对华战略中防范、牵制与制衡等战略工具的比重加强。
第三阶段为2016-2017年底及18年年初,特朗普政府转向了对华遏制政策,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敌人。
第四阶段为2018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蓬佩奥反华演讲,这一阶段中美关系落入低谷。美国对华全面脱钩、新冷战成为政策选择。
基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渊源,王栋教授评析了2020年美国大选可能导致的两种对华政策,并解读其对中国影响。倘若特朗普连任很可能延续中美对抗,同时美国也将因此与盟友关系恶化,进一步削弱自身。拜登当选对我国而言其弊端在于,美国将借此重新修复盟友关系对华联合施压。但我国同时也能够避免与美国的全面战略对抗,原有的战略对话渠道有可能得到恢复。

图:王栋教授主题演讲中
面向未来 企业家的战略思考
王栋教授强调按照美国总统拜登的表述,美方未来的对华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中美将进行“长期战略竞争”,但也划出底线,即“绝不能回到冷战僵化的集团对立”中。基于这一核心,美方在三个方面展开了动作,在科技层面,拜登政府将继续科技封锁,但在对华技术出口审查上不会“过于严格”(aggressively);在国防层面,美方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在外交上继续牵制、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增长的影响力。同时中美对话即将展开,特朗普政府时期中断的中美人文交流有望逐步重启。
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企业家应该何去何从?王栋教授表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会提供1年左右的机会窗口,企业家应当秉持“高屋建瓴、保持定力、抓住机会、积极塑造”的战略思考;在未来5-10年中,重建中美关系新的均衡,创造新型中美关系,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要积极参与到“再全球化”进程之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图:王栋教授与现场同学交流中
本次演讲过程中,王栋教授旁征博引,分析细致入微,在现场听课和线上收看的同学都热情高涨,并且在后面的提问环节就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欧州日本可能的对华政策等问题与王栋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整场活动从预计的90分钟延长到了近3个小时,EMBA同学校友们都还意犹未尽!
同学们表示,王教授从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切入中美关系,分析美国大选和未来对华政策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企业家究竟应该如何在中美关系中寻找机会和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