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金融市场有效性——康得新的财务危机与新冠肺炎灾难
主讲人:唐国正教授
●A股造假的公司从早期小公司、不知名公司,发展到后来的知名公司、白马股,金额也越来越大。
●套利力量的缺失是阻碍A股市场有效性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质上卖空机制是权力(监督上市公司的权力与股票市场的准入权)的再分配。
●如果说个人的诚信是道德问题,那么一个社会的诚信则主要是制度问题。做空的套利做法看起来自利、不文明,但其实对净化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讲:数据市场的顶层设计
主讲人:翁翕教授
●现有信息市场交易模式中:信息=数据+解读 ;对数据的解读往往比数据本身更重要,间接交易占据了主导地位。依据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解读,以及信息的传播往往比直接出售信息能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对数据交易的需求,造成对现有交易模式的颠覆。数据直接交易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
●数据直接交易亟待解决数据市场的顶层设计问题,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用户隐私、供需匹配等痛点问题。
第六讲:组织韧性如何在危机中持续增长?
主讲人:曹仰锋教授
●“组织韧性” 是在危机中重构组织资源、流程和关系,促使企业在危机中快速复原,并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能力。
●高韧性企业需具备的五项修炼:精一战略(战略韧性)、稳健资本(资本韧性)、互惠关系(关系韧性)、至善文化(文化韧性)、坚韧领导(领导力韧性)。
●战略的一致性有助于企业获取一致性的资源和能力,还降低了企业选择的复杂性。
第七讲:感性与理性的纠葛 疫情金融——极端概率事件之外
主讲人:刘玉珍教授
●罕见灾害经历及罕见灾难的严重程度都会对个人风险感知产生影响。小概率事件发生前,人们往往低估它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在事件发生后,却倾向于高估事件带来的冲击。
●贝叶斯模型显示,人们面临罕见风险带来的高不确定性时,新信息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新信息的准确性越高,对个体后验预期的影响越大。此外,在信念形成过程中,早期信息比后期信息更为重要。
●显著性理论指出,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力多集中于其中显著部分,在决策过程,其余信息的作用小于显著部分。在实际中,人们通过比较信息的实际情况与参考点来判断信息的显著程度。
●恐慌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好心情能够提升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反之坏心情可能使风险厌恶程度提升,进而产生不同行为。恐慌与记忆存在联动,人们在罕见灾难中的情感经历会持续影响个人风险态度,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行为。
第八讲:无形的力量——情绪和企业中的情绪管理
主讲人:董韫韬教授
●情绪是什么?
识别情绪、接纳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基石
●情绪如何影响领导力?
领导者通过调节情绪和共情与情绪结成战略伙伴
●企业如何管理员工的情绪?
以小见大,激发员工积极情绪;追根溯源,疏导缓解员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