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传统经济模式已难以支撑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也一直在探索转型和创新。经济改革攻坚战中,城乡二元结构无疑是亟需破解的难点和重点。2014年4月8日,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成人直播兼职教授张来武老师再次主讲成人直播本科课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本科大三、大四同学讲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与创新之道”。
在4月1日的课堂上,来武老师首先回顾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将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解和多年来主抓农业科技的实践经验融入到典型案例当中,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的现实状况以及解决方式的探索,并从系统构造的角度阐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可能设计。

来武老师本周继续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可能路径”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思考,并以此展开交流和讨论。来武老师由经济学“市场失灵”经典概念说起,他认为,政府推动是解决市场失灵的直接办法,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想调节市场达到有效状态,同时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单靠市场本身和政府推动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第三方力量加以补充和实现。在他看来,市场机制、政府力量和社会推动三者缺一不可。社会化转型也是改革的重点,社会化转型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就不能说完全实现。关于这一点,来武老师引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事例进行分析和阐释。
农村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大趋势。来武老师分享了他在宁夏主抓农村信息化和在全国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案例。他提出,农村信息化的重点不仅在于提供最广泛准确及时的数据和最专业的团队,而且应使农民能切切实实从中受益。在全国农村化信息示范点的推广中,来武老师始终强调要把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支持第一时间送到生产实际中,而不能只停留于传统工作方法的计算机化。总结农村信息化的经验,来武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农村信息化要建立统一平台;要整合资源,“平台上移、服务下延”;“一网打天下”;农村信息化要注重采用第四产业的力量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来武老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对三农问题的多年探索正是课堂上最真实、最生动的案例来源。来武老师去陕西杨凌农高区调研多达18次,考察农业科技城的发展实践。在他看来,“杨凌经验”反映了信息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第六产业的新农业,职业化的新农民,信息化的新农村。来武老师告诉同学们,中国的现代农业才刚刚起步,未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最大问题将会是信息鸿沟、数字鸿沟。只有坚持发展“新三农”、通过第六产业布局解决三农问题,才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谈到创新,来武老师强调,创新是一种市场行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家驱动,先发优势;必须坚持信息反馈,质量品牌。创新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创新需要从知识出发。北大将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们应结合这些方法和知识推动创新的形成,这都会在不同时间点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中国发展。来武老师也强调了教育和信息化的互动关系。在信息化背景下,教育不仅是明天、后天,也是今天。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教育规律,同时不断影响着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谈到大学生创业,来武老师表达了支持和鼓励。他说,创业需要创意、需要角度;大学生创业需要有好的切入点,并能由此入手创造一生的事业。

临近结束,来武老师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对两讲内容做了简要而深刻的总结,并向同学们推荐了2001年和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和奥斯特罗姆的文章,就市场失灵与信息机制的关系、非对称信息理论、创新理论等多个经济学前沿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来武老师的两次课给同学们带来了难忘的课堂体验,他的个人魅力也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本科研究生项目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