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张院长,当灾难的阴霾过去之后,我们也在反思“5.12'”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看到,在“5.12'”发生这段时间里,企业表现是非常出色的,慷慨解囊,甚至有些企业组建支援去到灾区,您怎样看“5.12'”下中国企业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有人说“5.12'”开启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元年,您怎么看?张维迎:我想,“5.12'”是一个特定突发事件,那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家园,唤起了人性深层的一种东西,也就是对别人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就表现为大家踊跃支援灾区、捐钱捐物,还有去灾区当志愿者等行为,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可以说相当多。
对企业来讲,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情况下,我相信当然企业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帮助灾区、帮助社会,通过这样的事件也可能唤醒更多人对别人的关注,对灾区等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的帮助。但我个人认为,对企业来讲始终不要忘记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果离开这一点,就是企业最大的不负责任。你使用有限的资源,你创造的价值一定要超过你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如果你创造的价值不能弥补你对社会资源的消耗,那你就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也是对社会最大的不负责任,我想这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不要以为一个企业给灾区捐献就是好企业,但也许我们会看到它在其他方面的浪费更严重,如果它在其他方面的管理做得更好一点,那它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这是我想强调的。
网易财经:捐多少钱并不是衡量这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重要的?
张维迎:要谈到社会责任感这个“感'”,很多人都觉得他有社会责任感,但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这个“感'”,而在于你有没有行动。过去大家每天讲“为人民服务'”,但为什么我们服务的质量那么差,消费者那么不满意?就在于他们没有落实于行动,没有落实行动是因为我们没有好的制度来考核他们。现在为什么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各个行业的服务和去年二十年前相比都有大大的改进,每一个餐馆、家具店都非常热情,为什么呢?是因为有竞争,有了考核它的机制,如果你不能替消费者服务、不能替社会创造价值,那你就会完蛋。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找到了考核企业的办法,最基本的就是利润指标,当然,这个指标很不完善,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用利润指标来衡量的,有时候我们要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比如对资源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刚才我们讲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但作为企业来讲,他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他使用了社会资源,他要为这种资源创造价值。做到这一点光靠嘴上说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落实在制度上,不这样做就是死路一条。
网易财经:我们考核的指标是什么?我们如何考核他是否充分利用了他所占有的资源?
张维迎:如果一个社会的价格制度合理,那么考核它的主要指标就是利润,首先,你有没有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要由客户来评价,价格是客户愿意支付给你的(代价),你从消费者那里拿来的收入不可能超过你为他创造的价值,另外你使用了资源,资源都是有成本的,比如用人工有工资、用原材料,有投资成本,用银行贷款还有利息,这些都是社会成本,只有你的收入在支付完成本之后剩下的才是利润,这是最核心的,利润是考核企业最核心的资本。
网易财经:也是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方面?
张维迎:也是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本的指标。离开了这一点,所谓社会责任可能就变成了欺骗社会的一种方式,比如一个人他没有赚钱,他可能会找各种理由说自己为什么没赚钱,就像(?)里说的,我不能只考虑经济问题还要考虑政治问题,这可能就会成为一种辩护,成为浪费的借口了。这点我们特别要注意。
另外还有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保证这些经理人创造价值,如果搞不好的话,他可能就会以社会责任的名义来侵害别人的利益。假如我是企业老总,我不持有什么股份,当然我愿意把我所有的钱都捐了,为什么?捐的钱是我的,大家都说我好,但其实我是拿别人的钱来捐的,这样其实是不好的。包括国有企业,你不能让它乱捐钱的,一个国有企业的老总可以把所有资产都捐光,然后自己退休,这对社会好吗?其实是不好的。
网易财经:张院长,您说到的情况我们其实也有发现,特别是在捐款排行榜中可以看到,有些企业,比如国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