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人 | 成人直播2019金融硕士 赵艺涵
现就职 | 加拿大养老基金 CPPIB rotational analyst
职业选择是一个关于幸福感的多元函数。
1.如何选择career path
大一到大四,研一到研二实习经历,对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咨询机构的了解和筛选
如果以典型的经管职业路径来看待我,我应该是那个爱“走弯路”的人。因为除了创业以外,读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互联网行业我基本都实习过。尝试很多,最终发现职业选择是个很主观的事儿:张三喜欢拼命地工作想在35岁实现财富自由,所以他建议你去投行;李四希望在奔跑的同时不忘停下来欣赏风景,因此他推荐你去轻松一些的国企。如果你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那谁说什么都不要紧;可是当时的我就不懂自己,于是从大一入学到研二毕业,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在诸多实习后,我总结出职业选择框架1.0——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提点。
我将职业选择定义成一个关于幸福感的多元函数:自变量包括兴趣程度、工作时间与娱乐时间的比值、金钱回报、成长速度、发展空间、对社会贡献等其他因素等。而每一个变量又分别看成因变量,有着其他的自变量。比如:成长速度的自变量包括个人性格、个人努力程度等;金钱回报的自变量包括个人能力、身体健康、经济周期等。
大一的时候,我比较崇拜我们院长,也希望未来成为大学教授。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动力不是拓宽理论的边界,而是切实发现、参与并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放弃了读博这条路。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我遵循的是typical经管人的职业选择历程,即从内资券商IBD到外资投行IBD,不过这样的选择并没有最大化我的幸福感。而等到研究生阶段,我提高了对兴趣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关注,先后尝试了FOF、一二级市场投资以及互联网企业战投等多个领域的实习。终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找到了喜欢也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然,这样的思考框架也有局限性:多元函数做长期预测是无效的。我曾用这个多元函数假设20年后的状态,然后倒推我的每一步短期选择。结果却是研究生阶段刚刚过去,我就已经偏离了职业目标。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一旦成长了要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所以函数形式变化了。正如《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所说,“工作并不是抵达一个被期望的现在,而是走向一个本身具有未来的未来”。因此,更好的职业选择框架可能是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更新职业选择函数,像精益创业一般对职业生涯做小步迭代、在关键节点上做出正确选择,最后实现自我超越。

过往实习经历
一级市场: Credit Suisse HK IBD、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二部、LGT资本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门
二级市场:IDG资本M&A部门、CPPIB Thematic Investing、国开证券销售部门
咨询:罗兰贝格咨询PTA
企业实习:字节跳动投资部
其中在CPPIB 的经历让我迅速成长,老板们都很nice,会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和疑惑,并分享他们的投资经验和工作心得,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积累了二级市场行业研究的基本经验以及思维框架,收获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于实习和学业的tradeoff
我个人在大三甚至大四之前都是全情投入于学业的,这让我打下了扎实的金融基础。我想对于更早确定职业目标并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提早接触市场,因为金融和实务息息相关,学会应用知识十分重要,不过切勿本末倒置。
Why this career
截至目前,我更倾向在CPPIB做投资方面工作。因为它最符合我的职业选择函数。以几个因子为例:
兴趣:我本人特别喜欢看推理小说和企业传记。一个投资人就像是侦探,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判断力,能对平凡至极的事实进行分析,提炼出几个关键前提,然后通过不同逻辑推理方法得出新的判断。而这种类似侦探的思考过程——投资的思考过程让我十分享受。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中汤川就是通过发现只爱数学不爱女人的石神竟然对着餐厅的玻璃门修整外表,才怀疑他恋爱了,进而取证做推理,最终判定石神的罪行;而去找到一家高增长高回报的投资标的,也许只是察觉到身边人都用某品牌产品后,开始对该公司提假设做分析,最后得出判断的。
成长速度中的性格因子:在成人直播职发课上,老师曾经让我们做过MBTI性格测试,而我的性格是INTJ类型,比较适合投资领域的工作。
金钱回报:一方面我认为通过工作实现独立是人生关键的步骤,另一方面我也期待着通过财富积累在未来实现social impact。我本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没那么高,对于金钱回报的追求更像是一个好学生对高分的渴望,希望能够在享受工作本身获得与付出对等的回报,同时实现自己回馈社会的理想。
Why 选择读研
如果从纯粹职业选择的角度来说,读研相当于求职的缓冲,额外的两年时间可以提升自己能力、找到真正的兴趣点,此外,成人直播的金融硕士项目是结识良好人脉的途径
娱乐/解压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会通过弹钢琴和运动的方式放松自己。在音乐中我能够寻找到和作曲者的共鸣,同时加入键盘队也让我结识了不少好友。我尤其喜欢肖邦的作品,肖邦本人就是音乐界的诗人,每当我情绪失落时,他的夜曲都让我获得不少慰藉;在运动方面,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坚持7-8公里长跑。跑步能够让我保持身心健康并且在工作时更加高效。比如:从今年三月份起,我通过长跑和控制饮食减去了整整15斤。
How to get prepared for CPP
夯实分析能力,培养商业直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面试;另外,求职就像相亲,缘分也很重要。
有关分析能力:用好excel,搭好model是基础,更进一步是对数据的分析与趋势判断等。成人直播在这方面的训练一向很好,所以我不再赘述了。
有关商业直觉:很多人和我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不过我相信所有的能力都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之前看过一本讲商业直觉的书,我挺赞同书里提到的“共情”能力的,就是永远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这个对方包括消费者、企业家等。我也经常这样训练自己,比如:我跟团去国外玩,导游推销我们600元一盒只有30ml的玻尿酸。尽管昂贵,还是有多位妇女(下至20岁上至70岁)在使用过玻尿酸后决定立刻剁手。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团女性的行为可能代表中国对玻尿酸的需求已经起来了,那么玻尿酸行业本身是否挣钱呢?于是我就假设自己要做玻尿酸生意,开始分析这个生意的好坏。回来后看医美研报,发现当时很多想到的点都有数据支撑。这个过程既满足了我的购物欲望,又锻炼了商业分析能力,一举两得。
How to get prepared for Mfin
金融课基础扎实,成绩优秀是保研的第一道门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则是通过保研的第二道门槛。

2.研究生期间的记忆
值得回忆的事情:之前参加学院组织的CFA 比赛,负责研究伊利这家公司。我们当时共花了6 个月的时间打磨研究结果,做了190 多页的PPT 改了70 几版报告,亲自或委托家人到全国典型超市比对各品牌乳制品的价格和质量,还打了专家call,最后我们获得CFA 全球投资分析大赛华北赛区冠军。在报告中,我们针对伊利32 元的股价提出的投资意见是hold:尽管伊利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渠道是当时市场最强的,但是中国的奶制品的消费量几乎达到天花板,而且伊利也面临着地方奶企愈加激烈的竞争。虽然我们当时也很想short,但是鉴于参赛的评分体系原因,我们给了hold。这也导致了我的小小遗憾——亚太区比赛中我们没有小组出线——因为我们对股票的观点不够突出。现在回顾这个经历,很多研究还是不够细致、不够透彻,不过通过这个案例比赛,我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并获得快速成长。
遗憾之事是错过毕业典礼,没有和同学们来个正式的青春告别。

3.寄语:写给学弟学妹的话
人的职业选择和技术的进化、制度的本质十分相似,那就是强烈的路径依赖性,最好在职业初期多尝试,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学生时期多做实习是没有太高成本的,等到真正步入职场后转换工作的成本却会很高。如果职业选择范围过宽,不妨采用这样节省时间的办法:与在该行业工作超过10年的前辈了解这份工作的缺点,设想一下自己5年后、10年后,在该领域工作可能遇到的最差的状态(比如,行业没有增长,公司裁员,薪水停滞等),看看自己是否能以较少成本改变这个状态(比如,转换到其他行业,自己创业等)。如果不能接受该状态,或者改变这种状态,那么最好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不过如果有机会,最好到这个行业去实习看看,体验一下真实的工作状态,然后做出决定。
调和目标和欲望,明确自己想要的:有些人希望把兴趣变成职业,有些人希望尽早实现财富自由环游世界……每个人想要的都不同,也因此职业选择函数各不相同,未必需要模仿他人的职业路线。
确保自己一直在进化:市面上很多软文都在宣传终生学习,但是据我观察仅仅“学习”是不够,更重要的是进化,获得独立思考、自我和解的能力。我相信一个人从能力到性格都可以改变,只是难易程度的区别。如果简单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台计算机,硬件是身体,软件是心智:为了打造更好的硬件,最好能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自己不会突然宕机;而提升软件性能,则要随时保持开放的头脑,拥抱现实,学会反思和提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