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延续了近年来的高度关注。其中,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暖心行动——校园招聘会 两会声音
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去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明显攀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帮扶。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着力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同时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储备规模从1.8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以上。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连续举办8届全国双创活动周、超过5.2亿人次参与,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等资金支持技能培训。实施高职扩招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累计扩招413万人、培训8300多万人次。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14亿多人口大国保持就业稳定,难能可贵,蕴含着巨大创造力。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表示,要推动基础学科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北大着力创新育人模式,落实‘强基计划’, 建设了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基础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面向民族复兴新征程,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推动基础学科与跨学科人才培养领跑式发展,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领军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人民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展开了深入调研。他发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疫情经济社会复苏尚处于过程中,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换句话说,现在主要“难”在岗位供给端,而不仅仅在高校和毕业生方面。
“当前矛盾主要集中在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接精准度不够。”刘林表示,因疫情影响,今年高校就业工作和企业招聘工作比往年启动晚,随着疫情全面“转段”和经济不断调整复苏,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需求不断回升,求职、招聘活跃度不断增加。
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看来,大学生有求职诉求,而当前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匹配。产业结构整体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对知识型劳动就业吸纳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从长期来看,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来扩大就业。一方面,把产业结构朝着中高端、能吸引更多大学生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发展趋势。总之,要综合施策解决就业问题。”宁吉喆说。
面对当前的就业环境,刘林表示,要积极引导舆论,理性看待就业难问题,动员社会各界以更理性、积极、宽容的态度看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应多鼓励他们主动就业、积极创业,多做善意提醒、经验介绍和理性引导、心理疏导,为破解就业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22年底,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手续进一步简化。同时,教育部启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活动,计划会同有关方面举办40场以上系列招聘活动。
教育部多措并举,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各地高校也在积极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说,要持续做好青年群体就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阵地平台和活动载体建设,要不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能。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政策解读、渠道拓展、咨询服务等就业指导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就业帮扶的精准度。扬州大学不断创新线上服务模式,探索全时全效的“云就业”工作模式,通过直播带岗、云推介、直面会等方式助力毕业生线上求职。同时,优化线上“一站式”管理流程,进一步强化“学生不跑腿,信息来跑路”的场景应用。
“要突出做好青年群体就业观念的塑造。”丁建宁强调,学校要大力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围绕国家战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毕业生围绕国家导向就业创业,如到基层就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
......
随着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直播经济等网络新形态持续火爆,不仅满足了毕业生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的需求,同时也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数字经济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进的领域之一,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大着力点。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慧认为,数字经济在带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上有很大空间,社会各界要共同发力,实现数字经济促进创新创业与产业结构升级有机结合,激发大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教授钟代笛调研发现,短视频直播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的一个新渠道,过半数机构聘用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群体。
对此,钟代笛建议,应支持高校毕业生依托自身所学专长和短视频平台特性,探索更加灵活、多元化的就业模式。同时,短视频直播平台方要营造绿色健康的短视频传播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发挥正能量,杜绝扭曲的就业观、价值观。
“灵活就业”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空间。但是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工作稳定性差、保障性欠佳等现实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最终还是为求稳定而选择体制内就业。
“将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针对企业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劳动基准问题,确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的劳动标准。”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说。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建议,首先,完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新就业形态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不同劳动关系标准;其次,研究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积金灵活发放制度;再其次,加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包括推动院校和企业实现产教融合,完善企业对新就业群体的技能认证体系。
《中国教育报》打好1158万人就业攻坚战——代表委员热议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王希勤谈大学生就业,他鼓励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表示,高校要主动作为、千方百计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以创新举措推动各项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要推进校企共建,并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最艰苦吃劲的地方锻炼成才、建功立业。
“我们一直号召同学们将个人发展跟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号召同学们要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同学们在选择岗位、选择就业的时候,选择对国家有用的岗位、领域和行业。”王希勤说。
......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谈
打破35岁+“职场天花板”,
吕国泉说:
“通过调研、查阅资料,接触各行各业的青年群体,包括在和互联网企业的青年交流中,发现大家对35岁+青年就业问题关注度很高。
全国总工会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
在企业里面,一些35岁+青年压力很大,很多招聘启事上虽然不会明确写出只招收35岁以下的人员,但一些招聘人员可能会把35岁+的简历放到一边,不予考虑;当企业形势不好,压力大或者面临转型时,企业裁员的目标有可能会针对35岁+年龄段的员工。一些企业认为35岁意味着工作热情和工作精力下降,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力支撑和资源经验储备。
“我们要让企业意识到35岁+青年员工是优质资产,不应该采取短视的‘过河拆桥’‘杀鸡取卵’的方式对待35岁+青年员工。高龄劳动者进入就业市场是应该提倡和鼓励的。”吕国泉表示。
吕国泉认为,高龄劳动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们的出场会增加整体的就业实力,增大和激活“就业池”,从提供就业供给的角度反过来又会带来新的就业需求,与青年人就业市场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我认为现在的就业市场应该更加包容、开放,只有国家政策允许、用人单位有需求、自身体力能力适应,就可以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找到发挥自己潜力的舞台。从政府、工会以及媒体的角度,应该共同努力,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开、透明、均衡的就业市场,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出彩的机会,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北京青年报》——代表委员聚焦大学生就业、劳动者权益、职场门槛等热点话题 立足当下 接纳年轻人多样就业选择
成人直播观点
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组织与战略管理系王辉教授表示,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兼具个性化和开放性。“个性化”是指每个人都不一样,即使同在一个学校、一间宿舍,但是由于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职业选择也不尽相同;“开放性”要求同学们多听别人的建议,多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或者怎么样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就是尽早确定想要什么。要从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等一系列维度进行全面评估,确立了目标之后,你就会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并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实现它。” 王辉教授称。
王辉教授表示,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兼具个性化和开放性。“个性化”是指每个人都不一样,即使同在一个学校、一间宿舍,但是由于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职业选择也不尽相同;“开放性”要求同学们多听别人的建议,多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或者怎么样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就是尽早确定想要什么。要从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等一系列维度进行全面评估,确立了目标之后,你就会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并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实现它。” 王辉教授称。
......
以市场中的管理培训生岗位为例,王辉教授认为,从个人角度评估自己是否适合管培生的项目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能力。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此处的“能力”指人在完成一件工作时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也就是GMA(基本心理能力General mental ability)。大量研究证实,GMA决定了你所适合的工作。
二是性格。心理学中也称为人格,它是指一个人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风格。比如,有些人特别外向,和谁都能聊得火热;有些人特别内向,很难和陌生人进行沟通。所谓内向和外向就是人格的一个维度,管理学认为性格影响绩效。假如你很愿意与人沟通、与人交往、能够维系一个良好的团队的氛围,那么这样的性格可能更适合加入管培生项目。
三是兴趣。兴趣这个维度也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干好相应的工作。
能力、性格、兴趣是决定是否应该加入管培生项目、加入之后能不能做好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王辉:美好的人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
暖心行动——校园招聘会
成人直播
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抢抓春季招聘期,将于2023年3月22日(明日)推出2023年春季校园招聘会,致力于为成人直播学生提供多样化、暖心贴心的就业指导服务。
报名链接:
//gsmcdc.wjx.cn/vm/OtsY21y.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