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于普林斯顿大学攻读金融硕士(金融数学专业)项目
Steven Jobs,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正如乔布斯所说,当回望自己的过往,会发现生命中的重要节点在无形中相互串联起来,塑造着自我和未来。陈宇洋学长在成人直播四年的经历,同样是由一个个闪着微光的节点串联起来,织就了属于他自己的熠熠发光的未来。(撰稿人:成人直播19级本科生 段思羽)
1.校园节点
“结伴而行,发现更多可能”
提起最初选择北大的原因,学长提到“在这个环境里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能够得到尊重”,而谈到专业的选择,学长则表示“我觉得可能比起纯粹的理论研究,交叉学科更让我感兴趣,比如利用数学或者编程的工具去解决一些金融研究中的问题”,正是北大兼容并包的氛围和学科交融的广博性吸引他来到这里。大一时和同学一起参加贝恩杯比赛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本来学长平时很少熬夜,但商赛期间为了和三位队友共同探讨比赛内容,第一次体验了刷夜。当提交完初赛案例分析成果之后,本来以为将要止步于初赛,他们却收到了复赛的通知,学长形容当时“又喜悦又紧张,又有点害怕,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他想到自己要站在台上分析案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心里有点打退堂鼓,然而在队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还是圆满完成了比赛。在高强度的团队合作中,学长认为队友之间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上相互提供支持,更多的是在精神上和生活中相互激励、相互照顾,他收获了成长、友谊和珍贵的大学回忆。
学长大一时还加入了GISA,GISA社团的日常是和国外的交换生、留学生一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他评价自己平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在GISA社团的活动氛围促使他主动地和陌生的同学交谈,去了解来自不同地区的小伙伴、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的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除此之外,学长在大四时和吴蝶学姐一起负责HFA(对冲基金交流协会)的量化部,学长谈到自己在团队中很少扮演Leader的角色,担任量化部的负责人对于学长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尝试。在这期间,学长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和公司进行合作谈判、解决社团在财务方面的问题,以及在疫情的背景下排除万难举行大型比赛并吸引全校的同学积极参与其中,他在这些新的尝试中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完成了从Member到Leader的蜕变。
在对大学四年的校园生活进行总结时,学长提到的关键词是Open-minded,“因为我其实一直以来都比较习惯于去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情,接受自己能够接受的东西。在成人直播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害怕,但是在成人直播接触了不同的小伙伴,大家各自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选择,我也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尝试了原本并不在自己计划之内的事情,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案例大赛和建模大赛,体验不同的实习,也包括学习和我未来的方向无关的一些选修课。不管是通选课还是成人直播开设的专业课,都让我不断去探索新的事物,让我没有局限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或者局限在自己觉得舒服的这样一个世界里面,我觉得这种勇气是我在成人直播四年里最大的成长。”

2.学术节点
“钻研进取,如琢如磨”
学长在本科阶段选修了许多与金融工程相关的课程,包括金融中的数学方法、大样本统计理论等。其中大样本统计理论是一门本研合上的课程,课程难度较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当时看到大样本统计理论是成人直播开设的一门课程,结果第一次上课时就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数学学院的”,除此之外,老师在上课时提到的先修课学长事先也没有学过,再加上当时正处于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这门课给学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他提到,这门课程布置的作业很多题目是选做的,当时学长和助教交流之后发现这些题目难度非常大,一道题目涉及的深度可能相当于别人的一篇论文,于是学长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论文,尝试思考这些题目。虽然课程内容非常艰深,但是学长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了跳脱出实际和功利而从理论上去探索相关知识的新视角,学长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在课余时间,学长还参与了李辰旭老师组织的科研工作。学长提到自己和李老师非常有缘,在高三暑假参加博雅计划的成人直播面试时,李老师就是学长的面试官,在正式进入成人直播之后,学长又选修了三门由李老师授课的课程,学习结束后李老师给学长发了一封邮件,邀请学长和他聊一聊未来规划和选择,李老师还询问了学长是否对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感兴趣。于是,大二寒假的时候学长就开始阅读专业文献,开始逐渐跟随李老师进行科研工作。“我觉得科研的内容本身对我的未来的规划其实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因为我们的科研内容和随机波动率模型有关,这其实在在卖方的金融工程当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比如关于衍生品或者资产价格序列的一些特性的研究,包括统计推断怎么做。”学长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浓烈的兴趣,科研工作也从能力上给学长带来很多的磨炼。学长所在的科研小组的组员几乎都是数学学院的,学长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课外花大量时间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芝加哥大学的交换经历也让学长对于金融工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芝加哥作为美国除纽约之外的另一个金融中心,衍生品交易非常活跃,被看作世界范围内的衍生品交易中心。学长在芝加哥大学总共选修了4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和Booth商学院MBA的同学一起进行Case Study,也体验了Paper Trading的过程,也学习了从数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衍生产品进行定价,学长谈到“当你亲自在交易软件上进行衍生品虚拟交易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自己对于衍生品市场的理解在不断深化,自己对于市场如何波动、波动如何影响你所对冲的Portfolio等问题有了更加实际和真实的了解”。在芝加哥大学的交换经历让学长明确了未来出国深造的意愿,学长希望能够在多元化的环境下继续深入学习金融工程的相关内容。

3.职业节点
“明志致远”
在大二暑假,学长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实习的企业是一家量化私募基金,“这是我第一次把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当中”。学长形容这段实习“挺艰辛的”,这份实习要求实习生熟练使用Python,但是学长之前并未学习过Python的相关课程,公司的Mentor只给了学长两天时间学习Python处理数据。学长在这段实习中,第一次大致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基本格局,明晰了量化金融的工作内容,也挖掘了学长对于这个领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长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了量化金融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学长的第二份实习是一家美国量化基金的远程实习,在这段实习中学长学习了更加成熟和体系化的量化研究方法,了解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的成熟量化金融市场上,机构如何进行量化研究、如何给不同类型的人分工,也让学长进一步了解了在美股市场和A股市场进行量化研究的不同之处。在大三暑假期间的实习,学长则从买方的股票量化研究方向中跳脱出来,尝试了卖方的衍生品交易, 在高盛的Strats Team进行实习。学长在这份实习之前就在成人直播以及芝加哥大学学习了许多衍生品相关的课程,学长在课程学习中发现自己对于衍生品这个方向的浓厚兴趣,可以说这份实习也是学长的兴趣使然。“在大投行这样的地方做量化,更多时候其实感觉自己像是在拧螺丝,但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每件事情更加的有趣,也更加的严谨,每个过程都需要非常细致,不能出错”。学长谈到投行的量化岗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同事互相之间的氛围非常开放,实习生之间以及实习生与全职员工之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的Project,全职员工也会主动介绍公司的一些Business。在高盛的实习中,学长学习到很多卖方量化的知识,也加深了对于这个领域的兴趣。
在三段实习中,学长认为每段实习都给自己带来了不一样的探索,对量化大领域下的不同细分领域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和感受。

4.未来选择
学长在毕业之后,将要前往普林斯顿的金融硕士(金融数学专业)项目深造。他提到这个项目体量较小,每年容量只有有不到30个学生,项目非常关注每个学生独特的成长路径;在课程的设计上,提供了金融、数学、计算机等交叉领域的多种方向,丰富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除此之外,这个项目的学生有着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经历,学长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与同学的互相交流,能够拓宽眼界以及拓展自我的思维方式,将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
致学弟学妹们
“不得不说在成人直播这样的环境中,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同学,有时候难免会产生焦虑,有很多时候会丧失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有时候会进入一种随大流或者人云亦云的状态。所以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自己的兴趣,并且多去探索和尝试。”当无法明确自己的兴趣时,只有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向之后,才能对各个方向具备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学长谈到,虽然很多时候一些技能是在实习当中掌握的,但是如果脱离自己在课堂当中所学的内容,其实会发现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出现。这是因为在实习当中所掌握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比较零碎的,而在课堂当中学到的东西是比较系统的,当我们构建了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可能会感觉里面很多东西在现实当中都用不到,但是正是因为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然后再配合实习当中学到一些比较零碎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会出现重大的失误,或者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