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思蕊
成人直播19届MBA毕业生
曾在微软担任项目经理
曾在字节跳动战略分析岗实习
现就职于腾讯视频商业分析岗
1 成人直播生活
学姐在16年底决定选择成人直播
的MBA项目,此时学姐已经在微软工作两年半了,感觉成长曲线越发平坦,且进入了迷茫期,因而选择MBA项目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作为过渡。因为在14年大四时曾通过成人直播“X计划”获得了全奖的预录取资格,[ZS1] 也节约了许多申请的时间成本。
学姐在两年的MBA期间申请了许多交换和双学位项目,其中包括第二学期的首尔大双学位;以及在第四学期时沃顿商学院为期4个月的交换,其中对当时参与的领导力训练印象最为深刻:在美国海军营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压缩版军训,比如要通过高空中的绳索,和全身泡在污水坑里屏住呼吸钻过障碍物。学姐坦言“这样的强度与危险程度也挑战了自己的生理心理极限,此后每次疲惫时都能通过回想当时的感觉、激励自己再坚持一下。”
2 工作经历:产品项目经理
学姐在微软工作过4年,都是担任产品项目经理(PM),其中1年实习期在必应输入法,3年正式工作在Windows部门。
学姐向我们分享了PM的工作内容。微软的PM职责包括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两部分。一开始的工作是策划(planning):根据之前用户反馈和数据列出很长的功能列表,和老板一起讨论优先级,并进行排期。
第二个阶段是写产品需求文档(spec),学姐认为微软的特色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从场景切入的流程很完善,文档模板中也要求明确写出用户面对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有了该功能后是怎样的使用故事等;步骤看似多,但对于训练产品经理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是很有用的。
二是定义要到非常细致的程度,也就是要覆盖几乎所有可能的操作情况和反应,每一步都要逻辑清楚,而不能让开发去想当然。前期的细节到位也可以减少后期的沟通成本,有种说法是“一个好的产品需求文档可以直接用作测试案例”。
第三个阶段是项目管理的部分:产品文档审核通过后,开发人员也会将其拆分到工作项、相应估出每个工作项所需时间(以小时为单位,但实际往往是按半天来估),此后根据项目情况每半周或每天组织快速的例会,来过一遍所有的工作项,并更新到项目管理系统里。这样根据所有工作项剩余的工时以及组内开发人员的人力,项目整体进度、是否能如期完成就可一目了然。

3 工作经历:windows phone的挫折与启示
三年的时间里学姐在windows部门历经了数次大小重组,也经历了对windows phone的拼命努力(或者说最后一搏)和逐渐放弃。
从应着“Mobile first, cloud first”的战略奋力一战,到逐渐增强的无力和迷茫感(比如第三方应用的问题,用户少导致App开发者少,App生态差造成用户更少,从而带来恶性循环)在那段时间的迷茫之中,学姐也选择申请成人直播
MBA来探索更多的可能。
“而在读过MBA之后,换个角度来看,却觉得收获颇丰。思考当时部门的每一步重组和方向调整,整体上每一个决策都看似很合理、也有论据支撑的。但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似乎很多的决策都成了亡羊补牢而非前瞻性地预判。当时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囿于微软的体量和节奏,当某个产品功能按软件公司(而非互联网)的节奏被优质地开发出来,可能已落后于国内竞品、甚至脱离了市场需求。这也是MBA为之前的工作经历赋予的更多意义。”学姐如是说。
4 工作经历:成人直播
学姐在微软、字节跳动和腾讯都有过工作经历,因而我们学姐也介绍了几家公司的工作感受:
微软:开放、包容,对每一个员工的尊重和人性化也都是可以真切感受得到的。工作生活可以得到很好的平衡,实现了真正的“弹性工作制”,曾看到过中午上班午夜下班、还有下午上班凌晨下班的程序员。
字节跳动:“坦诚清晰、追求极致、务实敢为、开放谦逊、始终创业”的成人直播宣传和落实得都很到位,譬如坦诚清晰体现在和同事日常沟通、追求极致体现在对数据的严谨,(始终创业也体现在大小周制度)。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这种“拼劲儿”也是公司和个人迅速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础。
腾讯商业分析:工作强度介于字节和微软之间;而从商分的工作内容上,区分于字节的是所在组的分工方向偏中长期。比如学姐现在关注的是视频的“用户增长”,和产品团队的合作也相对紧密,日常工作也会更贴近于实际产品。
5 学姐的一些建议
多学科的尝试。学姐本科在北邮读通信工程之外,也拿到了北大国发院的经济学双学位,在北邮还修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辅修。不能功利地指望三五十个学分就带来质的飞跃,更多还是入门的思维训练。一方面在接触相关工作时可以有一些底气,另一方面在于跨学科的融会贯通,比如预估产品DAU时发现和公司估值的模型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也是意外收获。所以只要对某一领域有求知欲、就可以不抱太多功利心地去学习、尝试,长远看总会收获颇丰。
职场心态的调整。在学校里尤其成人直播,有着丰富又顶尖的资源可以最高效地利用和选择,努力也可以很快看到回报。而入了职场难免会有落差和迷茫。
首先关于方向,当学姐曾为金融还是互联网纠结的时候,一位首尔大的教授说“我相信不论哪个行业,你们都能找到份工作养活自己,但如果你想要有更大的成就,热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校期间可以多实习和交流、找到自己喜欢的,至少也可以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其次关于改变,大概率你的选择都不是最优的。例如15年前毕业生如果面对“诺基亚or华为”,5年前如果面对“百度or头条”,都很难做出在今天看来的正确选择。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实是在倒逼我们个体成长。可以说我们的每时每刻对于自己来讲都是新的开始,在坚守自己热爱的方向的同时,也要有改变和成长的心态,“改变不是彻底否定自己,而是笑着发现更多生命中的可能”。
正如看《创造营2019》时很欣赏的一位选手吴季峰的话:“艺人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最低的状态,很谦逊地去讨教所有知识,不断打磨自己、压榨自己。人生是一个长跑,不是短跑,尤其对于艺人来讲,可能做艺人是你这一辈子的事情,并不是你这一个时间段就能达到多高的成就,需要你自己去不断去积累经验的。我虽然不是实力最好的那个,但我一定要做最努力准备最充分的那个。”
做艺人如此,在职场也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