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寒假,参加学院“寒假返乡调研活动”;暑假,赴美参加耶鲁大学暑期学校。
大二春季,入选“成人直播未来学术之星”培养项目,并在学校“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独立立项。
大三春季,前往UC Berkeley交换;暑假,留在Berkeley作为研究助理参与到哈佛和伯克利教授的研究课题中。
大四寒假,通过选拔作为成人直播师生代表参加“巴菲特午餐”活动。
毕业后,将就职于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作为研究助理协助斯坦福经济学教授的学术研究。

1.初心:寻找未来真正想做的事情
初入成人直播,和许多同学一样,欧萌并没有明确今后的方向。“我喜欢成人直播这种大二下才要求定专业的设定。高中毕业时,就算听过许多关于商科各种领域的描述,不亲身感受一下,又能对它们有多少了解呢?虽然说上两年课也谈不上对哪个领域有多么全面的理解,但是亲身体验和听别人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
在欧萌看来,专业选择不完全等于未来从事的领域。“比起从四个专业方向里选一个,找到自己未来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是更难的。”欧萌坦言,选择成人直播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兴趣不在自然科学,而在社会科学,因为她更关心与人相关的事情,但刚来成人直播时,她完全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她愿意做一辈子的。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成人直播是最适合我的选择,但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未来具体要做什么。所以当时我就想第一步应该是去了解每条可能的道路,体验一下,看看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
大一入学时,正好是一年一度的秋季招聘,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组织了许多公司的宣讲会,欧萌也去听了几家知名公司的宣讲会。“这是我去了解各个领域的开始。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太小,很多都没听懂。
不过这也正常,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一点点摸索的。”欧萌认为,对任何一种工作的了解都不可能是瞬间完成的,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也许不经意间,我们的行动就反映着我们的偏好。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肯定会有内在动力去不断地了解这个工作。”
在去了解业界工作的同时,欧萌也尝试去了解从事学术研究是怎样的体验。和许多同学一样,大一寒假,欧萌参加了学院的“寒假返乡调研活动”。那一年,陈玉宇老师和王辉老师组织的是《收入分配改革课题组居民社会调查》。“这是我对经济学学术研究的初体验。
当然,后来随着积累的增多,我对学术研究的认识逐渐加深。”但这次经历让欧萌意识到这可能是她愿意做一辈子的事情。“我对这个研究很感兴趣,因为我想知道收入分配发生巨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出于对这个题目的兴趣,寒假返乡调研结束后,欧萌继续参与到研究的回访和数据分析中。
2.看到可能的方向,一点点向前走

大一寒假的返乡调研让欧萌意识到经济学学术研究可能是自己愿意做一辈子的事情。自此,她开始慢慢探索究竟什么是学术研究、如何做研究。
“如果说因为一次寒假返乡调研我就确定今后要以学术研究为生,那肯定不是一个理性的决策。但确实因为这次调研,我开始有这样的想法,开始有意无意地去了解这个方向。”
大一暑假,欧萌通过学校国际合作部的选拔,前往耶鲁大学参加暑期学校,在那里她选修了一门金融学和一门人类学课程。这两门课都有很多Reading,并且需要完成学期论文。
其中金融学课程,开学前一礼拜就布置了作业,要求读Robert Shiller的Irrational Exuberance,并完成读书报告。这门课可以选择参加考试或者撰写论文,她当时选择了写论文。
“那是我第一次完成英文的论文写作。尽管不是学术研究,但却是对英文学术写作的一次体验。”欧萌还在课后和教授讨论了自己想读博做学术研究的愿望。“老师说,做学术研究很好,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耶鲁大学暑校结束后,回到北大,欧萌试图更多地接触经济学学术研究。大二春季,她报名“成人直播未来学术之星”培养项目并通过选拔,成为应用经济系王辉老师的“学术之星”导生。
“我最开始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就是在(经济学)原理课上。王辉老师和UU老师讲课都非常有激情,一下就吸引了我。后来学术研究的启蒙也是源于王老师的寒假返乡调研。所以当听到王老师是我的‘学术之星’导师时非常开心。”
经王老师推荐,欧萌加入了他和陈玉宇老师、颜色老师、孙腾老师共同指导的reading group,每次都会有两三名同学报告老师选定的论文。“刚加入时其实不太能听得懂,慢慢地听懂的越来越多。
最后大三和大四时,我也会去报告。我觉得这个过程最大的收获在于老师们的点评。”欧萌认为,老师们的点评帮助她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整个领域的Big Picture,从而对什么是重要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3.独立研究:体验一次全过程
欧萌第一次独立完成一项完整的研究是在伯克利交换的时候。那学期有一门必修课是完成一个与经济相关的研究,欧萌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这门课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学术研究的完整过程。当然不能指望本科生的这个学期研究能发表出来,但是通过这门课,你完整地体验了选题、找数据、找到合适的计量方法、得出结果和撰写论文的全部过程。”

欧萌坦言,她在完成这个学期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坎儿。“最开始选题就很痛苦:虽然我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不等同于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还要是可行的,需要有数据、有方法。”欧萌想了两个问题,并且都找到一些数据,于是她打算两个方向都尝试一下。
当两个问题都得到一些初步结果后,她和伯克利的教授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最终听从教授的建议,选择了其中关于教育的研究问题。“后来,每当有新进展时我都会和教授去讨论。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点拨,很多地方是我完全想不到的。”欧萌通过这门课体验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也真切地认识到学术的不易,但她依旧很喜欢这个过程。
伯克利交换结束后,她和周黎安教授讨论了自己的学期研究。“黎叔话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大概是这还只是一个雏形,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我也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还有很多方向可以尝试一下。”后来,欧萌请周老师作为她的毕业论文老师。周老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还会给予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4.一切学术研究都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
交换结束后,欧萌参与到伯克利和哈佛教授合作的关于资本收入不平等的课题中,进行暑期研究。公共经济学和不平等一直是她感兴趣的经济学领域。
“我关心不平等,是因为我认为社会应该追求公平。”在欧萌看来,关于不平等的研究第一步应该是客观地描述现在的收入不平等状况,而她参与的这项课题就在试图完成这件事。
“以往很多学者研究了劳动收入的不平等,但真正拉大贫富差距的其实是股票之类的资本收入。这个项目就是第一个试图去描述经合组织国家资本收入不平等的研究。”
欧萌非常喜欢自己参加的暑研课题,而在协助教授们研究的过程中,先去做全职助研再申请博士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最早是从成人直播的学长学姐处听说可以在申博前先去做全职助研,但当时只是听说这样一种方式,并不理解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通过暑研,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学术研究了解得还是太少,于是她想在读博前更多地参与到教授们的研究中,体会教授们如何完成复杂的研究。“我想知道教授们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他们选定题目后怎么去研究,他们遇到困难后怎么办。”
于是,在博士申请季结束前,欧萌申请了几个感兴趣的全职助研职位。“我特别喜欢这个教授的研究,因为他的一系列研究试图回答人们的观点和行动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然他研究的具体情境没有我说的这么宽泛。所以当我收到录用offer的时候特别激动,很快就接了offer,也就没有再考虑其他老师的助研。”

在成人直播上过的课,在成人直播结识到的师友,让欧萌抛弃曾经的刻板印象,使她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恰恰是学术研究。除了很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外,欧萌认为在北大遇到很多很多好朋友是她最开心的事情。
“我比较佛系。我觉得志同不重要,同与不同都可以是好朋友。相比较而言,我更在意道合。”无论是将来也打算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学,还是志在业界的同学,都曾在她迷茫、沮丧、困惑时给予最大的支持。
“因为他们的陪伴,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我相信在北大收获的这份情谊会一直延续下去。”
@文章:CDA 徐洁敏
@审稿:CDA 郑怡婧
@编辑:CDC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