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直播

精彩回顾

是什么在影响老年人的带娃意愿?

时间:2024-10-11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第十二个“老年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家庭生活中的隔代抚养行为已成为普遍现象。但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老年人的抚养意愿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一变化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龚六堂与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毕业生余靖雯(现任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麦冬仁,联合撰写的论文《社会养老保险、家庭隔代抚养与老年人健康》对此进行了解答。本研究关注农村老人隔代抚养决策,聚焦外生公共转移收入对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观点概览

● 在农村家庭的隔代抚养参与度方面,领取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参与率,且该负向作用在女性老年人和孙辈数量更多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

● 领取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负向影响是因为养老金弱化了代际联系。养老金领取不仅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还会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

● 在个人健康方面,隔代抚养会提高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养老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隔代抚养的负面影响,带来健康效应。

● 然而,对于已在隔代抚养的老年人而言,领取养老金对隔代抚养时间投入并不具有明显的影响。

隔代抚养的变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家庭生活中的隔代抚养行为也已在社会成为普遍现象。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祖辈拒绝抚养孙辈的现象也变得越发常见——有调查发现,七成家庭的祖辈都曾以直接或者暗示的方式向子女表示不愿意再带孙辈;而一项在我国12个城市展开的调查也显示,倘若儿女再生育,“双方老人都不愿意带”的比例高达35.7%。

如今,隔代抚养作为减轻儿童照顾压力的家庭策略,对家庭成年子女的生育意愿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前生育率低迷的情况下,如果祖辈撤出隔代抚养的意愿愈加强烈,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生育率的下降,从而影响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在祖辈隔代抚养的决策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养老金等公共转移支付项目的实施。由于养老金放松了老年人的财务约束,因此会改变代际关系,从而对代际行为产生影响。

隔代抚养本质上是父母对子女提供的时间转移支付。从理论上讲,老年人愿意进行隔代抚养等转移支付可能出于“利他”和“交易”两种不同动机。一方面,养老金收入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从而使得老年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活动。如果老年人出于利他动机发自内心地关心子女,他们会将这部分养老金的时间收益与子女分享,从而表现为替子女照顾孙辈。另一方面,老年人进行隔代抚养也可能是出于“交易动机”。

由于隔代抚养的负担非常沉重,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可能会更倾向于将其看作是工作以换取子女对自己的赡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养老金收入会降低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依赖性,淡化代际联系,老人提供隔代抚养以换取子女赡养的机制被削弱,对孙子女的照料会减少。因此,养老金收入如何影响祖辈的隔代抚养行为是不确定的,在不同的动机假设下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影响的方向、效果和作用机制都需要实证上的检验。

“新农保”于2009年9月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启动试点。试点的实施以县级为单位,试点县的选择由中央和省级政府确定。因此,在个人和家庭层面,“新农保”可被视为一种外生影响因素

“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自实施以来,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尽管基础养老金收益还不能完全覆盖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但参加“新农保”的老年人不用缴费便可得到一笔长期稳定的额外收入。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这笔收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

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和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2011、2013、2015和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实证上检验了养老金收入等公共转移支付对农村老年人隔代抚养决策的影响,还对其影响机制、异质性效应以及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识别和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对祖辈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

数据显示,在年龄与领取养老金的关系中,在 60-61岁的年龄段时间存在着明显的断点,年龄断点之后领取养老金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断点的发生并不完全在60岁整,而是存在以月数计的滞后。根据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将年龄断点定为60.75岁。

在年龄与是否照顾孙子女的关系中,由图1可见,在60.75岁的年龄断点以后,祖辈照顾孙辈的可能性明显下降。由于老年人隔代抚养决策的其他外在影响因素(如健康状况、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孙子女数量等)很难在60.75岁前后发生明显而普遍性的变化,可以判断养老金收入可能会对隔代抚养的参与造成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回归分析则显示,当祖辈领取养老金时,照顾孙辈的概率会降低约15.7%

图 1 年龄与是否照顾孙子女的关系

然而,在年龄与平均照顾每个孙子女的周小时数的关系中,由图2可见,隔代抚养的时间投入在 60.75岁前后并无明显断点。结合回归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领取养老金可能并不会对隔代抚养的时间投入产生显著影响。一种解释是,隔代抚养的时间投入主动权更多掌握在被照方的手中。例如,祖辈接送孙辈上下学的时间投入并不是祖辈能完全决定的,更多地是祖辈根据孙辈上下学的需要而调整,这种照顾一旦开始投入就难以退出,因为涉及家庭寻求替代性的孙辈照料方式,祖辈退出的成本很高。所以,对已在隔代抚养的祖辈来说,若已开始隔代抚养,即使领取养老金,祖辈也并不能够主动调整时间投入。

图 2 年龄与照顾每个孙子女周小时数的关系

(二)作用机制

通过对老年人的农业和非农业劳动参与情况、社交活动频率、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情况和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的分析,本研究对养老金影响隔代抚养行为的作用渠道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养老金降低隔代抚养的参与率并不是因为养老金改变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和闲暇社交活动,而是养老金弱化了代际联系,具体体现在养老金一方面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会对子女给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产生显著的挤出替代效应。

(三)异质性分析

1. 性别异质性

养老金降低农村老年人隔代抚养参与率的作用在女性祖辈中更为显著,这也与隔代抚养的负担主要落在女性祖辈身上的事实相符。孙辈的实际照顾人更多的是女性祖辈,因此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降低作用也更多地作用于女性。

2. 孙辈数量异质性

在孙辈数量大于两个和孙辈数量小于等于两个的农村老年人子样本中,养老金对隔代抚养的负向影响在前者中更为明显。当孙辈的数量增多时,隔代抚养的需求加大,祖辈承受的压力更大,祖辈领取养老金后减少参与隔代抚养的可能性也越大。这表明,政府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有可能会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对隔代抚养产生的负向冲击。

(四)老年人健康水平

隔代抚养对祖辈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隔代抚养给老年人产生了沉重的养育负担,占用了老年人的锻炼身体机会和看病时间,会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另一方面,抚育孙辈能够给予祖辈情感慰藉,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从而改善祖辈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功能。

本研究对隔代抚养和养老金领取情况与自评健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健康和认知能力四项健康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隔代抚养会导致老年人抑郁水平上升,而领取养老金可以削弱隔代抚养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此外,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个人健康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政策应当关注什么?

本研究的结论显示,社会养老保险等公共转移支付项目的实施会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决策带来显著影响。与此同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隔代抚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幼儿照料,能降低抚育成本,是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和促进子女劳动供给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的老龄化背景下,政府在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和人口生育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对中国特色的家庭隔代抚养的冲击。

然而,隔代抚养虽能替子女减少负担,但也可能使老年人背上沉重的育儿负担,会对老年人的个人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归根究底,隔代抚养的代际合作模式之所以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前儿童照料的市场化服务不完善和公共儿童照料资源供给太少导致的。市场和公共资源的双重缺失使得家庭承担了过多的育儿负担。而未来,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口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和“去家庭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这种代际合作抚育幼儿的模式可能会逐渐瓦解,从而造成生育率的下降和劳动供给的减少。因此,政府应加大公共儿童照料资源的供给,同时不断完善儿童照料服务的市场化发展,以降低家庭对老年人隔代抚养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不断发展下老年人隔代抚养参与逐渐减少的现象,促进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供给的提升。

上一条:《经济管理学刊》丨2024年第3卷第3期目录、摘要
下一条:青年与沃土:做感知时代脉搏的成人直播人——2024年成人直播 “沃土计划”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总结
分享

[email protected]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2号楼501室

©2017 成人直播-成人直播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